光宇材料股票值得投資嗎??
光宇材料好嗎??
想知道最新光宇材料的資訊,都整理在這邊了~
想要光宇材料撮合諮詢服務歡迎直接來電~0917-559-001<—-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光宇材料循環經濟心法 黑汙泥變黑金
廢棄物也能迎接第二春。光宇材料於2003年投入高科技廢棄物循環利用,逐步將台灣半導體及太陽能電池製程產生的工業廢棄物,轉化為紡織業、輪胎、製鞋業等民生用品的上游原材料,成為台灣循環經濟的新典範。光宇材料董事長李隆晉分享多年投入循環經濟的價值心法,證明黑汙泥也能變黑金。
世界銀行統計,2025年全球將新增11億人口及18億中產階級人口,總計全世界中產階級人口數將達30億。人口及消費能力的增加,也意謂各項資源的消耗將加速。
面對急速耗竭的地球資源,可恢復且可再生利用的循環經濟,藉由重新設計材料、產品、製程及商業模式,消除廢棄物,讓資源使用效益極大化。此外,循環經濟可望緩解未來原物料需求的缺口,對於缺乏自然資源的台灣而言,從材料端實現循環經濟理念,尤顯重要。
資源日益短缺 循環經濟更重要
為因應日益迫切的資源缺乏問題,全球品牌業者紛紛加快採用可循環回收材料的步伐。例如,蘋果於2017年公布的年度環境報告書中,提出一項特殊計劃,明確表示蘋果將力促日後每款蘋果產品,都能以回收原物料打造,達到「新世代蘋果手機中有85%的材料是來自舊世代手機」的目標,進而停止開採新礦。
根據我國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的統計,2017年台灣的廢棄物量總量約2,724萬公噸,事業廢棄物高達1,973萬公噸,占71.1%,其中又以工業廢棄物為最大宗,約678萬公噸,占35%。如果廢棄物回收利用的技術到位,我們就能從垃圾中挖掘出豐富資源,創造出「城市礦山」的龐大商機。
技術實力強大 挖出廢棄物寶藏
針對數量龐大的廢棄物,現行業界的主要處理方式包括焚化處理、衛生掩埋、資源回收等等。因深諳廢棄物處理方式的各項優缺點,光宇材料召集頂尖化工人才組成技術團隊,將廢棄物處理後,再精緻加工成不同產業的上游原物料,為半導體產業、太陽能產業以及製藥產業的工業廢棄物,賦予全新價值。
目前光宇已能將金屬矽粉的循環再利用率提高到99.98%,製成純矽粉、碳化矽及二氧化矽等重要工業材料,及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添加劑,可延長鋰電池的壽命與增加電容量高達50%以上;此外,光宇將金屬粉末聚合10幾種奈米級純無機礦物粉末,成功開發出具有恆溫、抗紫外線、釋放遠紅外線、抗菌、除臭等特殊功能的陶瓷奈米機能纖維布料,未來商機無可限量。
今年光宇材料於台南市柳營區興建的「循環經濟標準示範區」即將落成,明年3月便能進入量產階段,進一步開展自半導體及太陽能產業中取得的廢砂漿回收處理事業,預估未來每月可處理1,800噸廢砂漿,作為其他產業,如輪胎、製鞋業的原物料。
建構完整系統 迎接綠能時代
因應政府「5+2產業創新計畫」的綠能科技方案,提升太陽能發電比例可說是產業趨勢,因此太陽能模組廢棄後的回收處理就更為重要。光宇材料的「PV Cycle」獨門技術能以最環保的方式,將太陽能模組中的材料進行拆解分離,並裂解剝離出有價金屬物質,達成環境保護以及經濟效益雙贏。
此外,柳營廠房還建置了「無氧電漿裂解系統」,此系統的離子焰溫度極高,可處理近乎所有廢棄物。值得一提的是,無氧電漿裂解雖是高耗能系統,但光宇材料在開發之際就已構思好,設計成能將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氫氣,化為燃料電池大規模發電所需的基礎材料,或用以供應廢熱能發電、蒸氣發電等廠內自主性發電系統,充分體現以新環保、新能源、新材料三大要素建構循環經濟的目標。
愛護地球是每個企業公民的責任,透過科技研發可大幅提升資源再用率,減少廢棄與汙染,光宇將持續開發尖端綠能材料及應用,讓全民共享循環經濟的豐碩果實。
光宇開創太陽能循環經濟商機
台灣光宇材料與日商System JD株式會社透過台日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JPO)牽線,日前在工業局見證下,簽署台日循環經濟技術合作備忘錄(MOU),整合太陽能產業鏈,提升太陽能電廠後端營運維護與發電獲利率,更提高廢電池循環再生利用率,估計未來一年可為光宇材料帶來循環再生產值新台幣5億元以上。
光宇材料指出,台灣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歷程中,日商常是台灣借鏡與合作的夥伴。此次台日循環經濟技術合作備忘錄(MOU)結合具獨特的智能診斷電廠系統及故障排除設備的System JD、銷售太陽能模組及PV系統智慧電表檢測器相關服務的日商正儀實業、報廢電池模組回收處理再生利用的光宇材料,三方共同經營、布局拓展歐洲太陽能發電與循環經濟業務,共創三贏。
台灣2025年非核家園之太陽能發電目標20GW,發電量占比二成;通常建置太陽能電廠占地動輒1千平米以上,儘管各系統商都有遠端監制技術監測發電總量,但無法快速精準挑出太陽能模組故障處或發電效率差的太陽能板,這也凸顯出後端維運檢測效益的重要性。
若能導入日商System JD精密自動化太陽能板故障檢測技術,快速汰換故障太陽能電池片確保高發電效益,補足台灣太陽能產業鏈技術缺口,亦可提升台太陽能產業全球市場之競爭力。
再生永續 光宇材料成循環經濟典範
由於看好太陽能與半導體產業每月會產生7,000多噸廢砂漿,過去15年估計有90%廢砂漿都未妥善處理,造成土壤汙染,光宇材料以發展高值化工序技術為目標,採用完全環保的方法,將含有劇毒的廢砂漿回收、清洗、分離、改質後,回收出高純度的矽粉及碳化矽粉,為太陽能電池及半導體晶圓產業創造出全新的城市礦源再生價值。
信保基金助力
取得購料資金
光宇材料在成立初期,因自有營運資金尚不充裕,於104年即透過信保基金協助,向銀行融資做為購料周轉之用,之後逐步與銀行建立良好互動;今年初新成立全資子公司–光宇能源,同樣透過信保基金向銀行申請到週轉金額度,信保基金在協助光宇成長茁壯的過程中,著實扮演重要推手的角色。
金屬矽粉循環
再利用衍生品多
光宇材料營運長張文俊說,光宇材料在金屬矽粉循環再利用率99.98%,產製純矽粉、碳化矽及二氧化矽等工業材料,以及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添加劑,可增加鋰電池壽命與電容量達50%以上。另外,也聚合十幾種奈米級純無機礦物粉末,開發出具有恆溫、抗紫外線、釋放遠紅外線、抗菌、除臭等功能的陶瓷奈米機能纖維布料,去年台北世大運即推出13款運動服飾;甚至還能產出潔淨能源的氫氣,成為可透過燃料電池大規模發電的基礎材料;在新竹北埔成立無塵室等級的水處理工廠,生產水素水。光宇以多角化的型態愛護地球及追求永續發展為目標,持續開發尖端綠能材料與應用。
柳營示範區
今年10月完成
光宇材料投入8億元於今年1月23日在台南柳營興建「循環經濟標準示範區」,示範區占地2公頃,預計今年10月完成,未來示範區會以獨家創新的科技廢棄物處理技術,將半導體及太陽能等科技產業廢棄物轉換為高價值的高端材料,年產值預計超過新台幣30億元,還能創造300多個工作機會,帶動循環經濟產業發展。
光宇材料的「太陽能板回收再利用技術」、「半導體廢棄物處理技術」、「砂漿處理技術」與「高溫無氧觸媒處理技術」可縮短及優化製程,並降低高科技產業對環境的二次汙染,該廠區完工後,每月可處理9,000噸廢砂漿,能將廢砂漿轉換為高端材料;此外,所產出高純度氫氣,提供工業用及氫氣發電、廢熱能發電與廠內使用,二氧化矽可應用在橡膠製品,如輪胎、鞋業等。
光宇材料在5年的發展過程中,獲得臺中市政府、臺南市政府的經發局、環保局及建管單位的鼎力協助,也獲得中小企業處、經濟部工業局在製程、認證、技術上提供各種資源,讓光宇材料能持續在技術上獲得突破,成為國內循環經濟的典範企業。
光宇、System JD 循環經濟技術合作
光宇材料公司董事長李隆晉與日本太陽能電廠檢測設備商System JD株式會社社長伊達博,日前透過台日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JPO)協助,簽署台日循環經濟技術合作備忘錄(MOU),經濟部工業局永續發展組組長曾志雄在場見證,未來將有效提高太陽能電廠後端營運維護與發電獲利,年營業額預計超過新台幣5億元。
光宇材料公司是以矽料回收技術為基礎,持續發展上下游關係事業。System JD具備全球獨特的智能診斷電廠系統設計及故障排除經驗,正儀實業擁有銷售太陽能模組及PV系統智慧電表檢測器等相關服務,希望將System JD精密的電廠檢測設備導入客戶的電廠,協助太陽能電廠營運商能迅速排除故障並即時掌握發電效率。
透過正儀拓展家庭及電廠等新的銷售通路,藉由合作,讓正儀實業提供模組銷售服務拓展歐洲新用戶,並讓System JD的電廠檢測設備導入既有的歐洲太陽能電廠,診斷潛在不良需要適時汰換的太陽能模組,汰換後的舊模組由光宇材料處理後續回收作業,彼此共同經營在歐洲的太陽能事業布局與循環經濟相關事業,共創三贏。
由於各系統商都有遠端監制技術,以監測太陽能發電總量,卻無法快速精準挑出太陽能模組故障處或發電效率差的太陽能板,讓後端維運檢測更顯重要。電廠藉導入日商太陽能板故障檢測技術,透過精密儀器自動檢測太陽能面板問題,快速汰換以確保發電安全無虞,將可補足產業鏈技術缺口,提升台灣在全球太陽能產業發展競爭力。
光宇開創太陽能循環經濟商機
台灣光宇材料與日商System JD株式會社透過台日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JPO)牽線,日前在工業局見證下,簽署台日循環經濟技術合作備忘錄(MOU),整合太陽能產業鏈,提升太陽能電廠後端營運維護與發電獲利率,更提高廢電池循環再生利用率,估計未來一年可為光宇材料帶來循環再生產值新台幣5億元以上。
光宇材料指出,台灣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歷程中,日商常是台灣借鏡與合作的夥伴。此次台日循環經濟技術合作備忘錄(MOU)結合具獨特的智能診斷電廠系統及故障排除設備的System JD、銷售太陽能模組及PV系統智慧電表檢測器相關服務的日商正儀實業、報廢電池模組回收處理再生利用的光宇材料,三方共同經營、布局拓展歐洲太陽能發電與循環經濟業務,共創三贏。
台灣2025年非核家園之太陽能發電目標20GW,發電量占比二成;通常建置太陽能電廠占地動輒1千平米以上,儘管各系統商都有遠端監制技術監測發電總量,但無法快速精準挑出太陽能模組故障處或發電效率差的太陽能板,這也凸顯出後端維運檢測效益的重要性。
若能導入日商System JD精密自動化太陽能板故障檢測技術,快速汰換故障太陽能電池片確保高發電效益,補足台灣太陽能產業鏈技術缺口,亦可提升台太陽能產業全球市場之競爭力。
台日開創太陽能循環經濟國際合作商機
今(3/28)我方光宇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李董事長隆晉與日本太陽能電廠檢測設備商System JD株式會社伊達博社長,雙方簽署台日循環經濟技術合作備忘錄(MOU),本次簽約係透過台日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JPO)協助促成,並由經濟部工業局永續發展組曾志雄組長見證,此合作將有效地提高太陽能電廠後端營運維護與發電獲利,預估年營業額將超過新台幣5億元產值。
在推動資源循環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日本一直是台灣最常藉鏡與合作的夥伴國之一,過去日方曾來台投資的企業如:台灣田中貴金屬、台灣瑞環、純聚、台灣阿米達…等多家資源循環利用工廠,對於我國推動循環經濟產業提供相當助益,光宇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矽料回收技術為基礎,持續發展上下游領域的關係事業。 System JD 具備全球獨特的智能診斷電廠系統設計及故障排除之實戰經驗,正儀實業擁有銷售太陽能模組及PV系統智慧電表檢測器等相關服務,我們希望能將System JD精密的電廠檢測設備導入客戶的電廠,協助太陽能電廠營運商能迅速排除故障並即時掌握發電效率。透過正儀拓展家庭以及電廠等新的銷售通路,希望藉由此次的簽約合作,讓正儀實業提供模組銷售服務拓展歐洲的新用戶,並讓System JD的電廠檢測設備導入既有的歐洲太陽能電廠,診斷潛在不良需適時汰換的太陽能模組並進行更換的工程服務,汰換的舊模組則由光宇材料接手處理後續相關的回收作業,彼此共同經營在歐洲版圖上的太陽能事業佈局與循環經濟相關事業的互惠三贏。
台灣政府在能源政策方面希望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屆時再生能源將佔20%,太陽能裝設量將達20GW;一般來說,建置太陽能電廠佔地動輒1000平方公尺以上,雖說各系統商都有遠端監制技術,以監測太陽能發電總量,但卻無法快速精準挑出太陽能模組故障處或發電效率差的太陽能板,這樣一來後端維運檢測就更顯重要。觀瞻全球綠能電廠,藉導入日商太陽能板故障檢測技術,透過精密儀器自動檢測太陽能面板問題,快速汰換以確保發電安全無虞,期望以太陽能板檢測技術,補足產業鏈相關技術缺口,提升台灣在全球太陽能產業發展之競爭力。
光宇材料結合興大 開啟新農業循環經濟鏈
光宇材料於3/14(三)與中興大學簽定產學合作,興大副校長黃振文與光宇材料協理葉鑑毅代表簽約,此合作將開啟循環經濟下新農業的新篇章。
依據台灣農業年報106年底調查,台灣地區在養豬頭數達5,432,676頭,雞96,001,378隻,牛147,152頭,如以成畜禽每頭每日平均排糞量,大豬1.9公斤,成雞0.13公斤,牛20公斤,再以成畜禽體重60%估算在養畜禽平均體重,則每年所排泄之禽畜糞固型物約達7,302,187公噸,為主要畜牧廢棄物來源。而施用未經醱酵腐熟生雞糞、豬糞、牛糞等作為有機質肥料者,將對環境造成汙染,畜禽排泄污染物包括從畜禽體內排出有害氣體、糞便以及體表掉落的毛屑、羽毛等,其中,畜禽場的大量糞便和墊料分解產生硫化氫與氨等有害氣體,不僅危害人畜健康,而且汙染大氣、水和土壤環境;另台灣農業廢物也包含了秸稈,焚燒秸稈時,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三項汙染指數急遽增長,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造成刺激,同時形成煙霧,直接影響能見度,造成嚴重交通事故。
隨著全球化的自然資源短缺與環境污染等問題逐漸浮現,使得人們不得不正視大宗農業廢棄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技術開發,該如何活化這些以往被當成垃圾棄置的農業廢棄物,成為當前農業永續發展與國際環境保育的重要議題。
光宇材料長期致力於環保與能源再生永續發展,在循環經濟上不斷鑽研,希望能除了應用於工業產品以外,也能更廣泛應用於民生上。在清洗廢砂漿製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廢水,李隆晉董事長相當重視廢水處理,認為身為循環經濟的領頭羊更應該要以身作則,便開始經由國際期刊與專利文獻中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透過與各大院校的專業學者合作,在委託台科大營建系張大鵬教授對光宇材料所產製的矽酸鈉進行研究中,發現矽酸鈉在工業上除了可用在營建外,還可用在廢爐渣處理,電鍍液處理,紡織染整及紙漿廢水等處理,並意外的發現可用於農業資材。
光宇材料李隆晉董事長認為改善農業的環境汙染,應從源頭開始改善,積極表示與興大合作之意願。興大以農立校,農業生物科技的研發成果亮眼,認為興大就是合作的不二人選,光宇材料攜手中興大學利用好氧法將秸稈水解成乙酸,然後,搭配畜禽糞汙進行厭氧醱酵產沼氣及好氧堆肥產固態肥料,可有效解決秸稈和畜禽糞汙因處理不當所造成的汙染,更可以利用上述技術,將廢棄物轉化為農業肥料及生質甲烷,以提高經濟利益。
除此之外,光宇材料從太陽能電池業和半導體晶圓片切割金屬矽粉中,與興大合作開發對於農業有益的資材-R0802液肥,R0802液肥為一種含矽基液體之農業複合肥料,主要功效為1. 促進植物生長與根系發育、2. 提高作物產量、3. 抑制植物病原菌及防治病害的發生、4. 提高作物抗逆境能力。以白龍王水果玉米為例,此矽元素於生長期間被水果玉米吸收後,會促進作物枝葉強韌更加挺立,進而增加玉米株對陽光的吸收量,更可在秸稈及枝葉表層形成保護膜,有效降低玉米螟被害率21%及提升抗病力,進而提高作物產量31%。透過R0802液肥的施用,預計可減少5-10%農藥使用量,以減少農藥施用後對於空氣、水體、土壤等環境和生物產生的污染,打造一個環境永續、高附加價值的綠色生產體系。
垃圾也能變黃金 台商開發技術獨步全球
台灣2016年曾被美國華爾街日報譽為垃圾處理的天才,資源回收率媲美先進國家,而不只垃圾回收,台灣中小企業更投入循環經濟創新發展,研發出獨步全球事業廢棄物回收技術。
中小企業處今天舉辦記者會,請來積極推動循環經濟創新作為的不同領域業者,其中包括光宇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從半導體及太陽能產業事業廢棄物中回收高純度矽粉及碳化矽粉技術,以及環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出全球唯一廢橡膠裂解再生技術。
中小企業處長吳明機指出,循環經濟是國際趨勢,能源政策也轉向開發再生能源,其中太陽能廢料的回收處理卻成為一大問題,透過光宇材料的技術,可對太陽能及半導體產業每月產生的6000多噸廢砂漿進行分離、清洗、改值等工序,重新產出矽粉、氫氣、碳化矽、二氧化矽,重新應用於鋰電池負極材料,及機能衣物等產品,如去年世大運紀念服。
光宇材料董事長李隆晉指出,矽品應用範圍廣,包括鞋墊、輪胎等,作為副產品之一的氫氣則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目前正在研究用於保養產品上;更重要的是,經過回收再製出的產品,還能再進入其他回收機制重複利用,「這才叫做循環經濟」。
今年成立第5年的光宇材料,去年年營收突破新台幣10億元,今年將正式買地建廠,預估產能可擴增至20倍,下半年並與國內半導體業合作,規劃在半導體廠內設置專門處理廢棄物的廠中廠。同時並接受杜邦等國外廠商注資,研發裂解回收硫酸技術。
相較於光宇材料的快速成長,環拓科技則花了14年的時間,投入廢輪胎熱裂解技術及設備,終於開發出全球唯一的廢橡膠裂解再生技術,裂解油可作為燃油、裂解氣可做為內部循環能源,鋼絲作為再生鋼絲,環保碳黑則可應用於潛水衣、車用踏墊、輸送帶等產品。
環拓科技總經理吳俊耀指出,2噸原油才能做出1噸碳黑,過去廢輪胎都拿去做汽電共生的燃料,「我們覺得很可惜」,且使用1噸環保碳黑,約可節省2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受到世界大廠矚目,甚至來要求環拓增產。
吳俊耀認同光宇材料所提的「廠中廠」概念,並透露目前正在爭取與國內輪胎廠合作設置裂解廠,期望達到安全有效率的回收處理方式;同時也與潛水衣大廠合資在泰國建廠,明年1月將商轉,在美國、中國大陸都正在洽談設備輸出案,讓台灣獨門技術走向國際。
華爾街日報網站於2016年5月17日以「台灣:全球的垃圾處理天才(Taiwan:The World’s Geniuses ofGarbage Disposal)主題報導,台灣如何從缺乏垃圾掩埋場到迄今成為全球垃圾處理的天才,而人口如此稠密的國家,資源回收卻可媲美德國等先進開發國家之列。
循環經濟魔法效應 中小企業創意變身
國際各大產業領頭羊已紛紛提出循環經濟的願景和要求,中小企業面臨衝擊與挑戰,為協助台灣中小企業因應國際資源循環趨勢,積極推動循環經濟創新作為。中小企業處吳明機處長於今日邀請不同領域業者現身說法,共同向媒體展示中小企業處近年來循環經濟推動成果。業者均對政策推動循環經濟表示肯定,吳處長也鼓勵業者持續創新,將積極帶領國內中小企業邁向循環經濟創新發展。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102年起推動「中小企業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迄今已協助逾百家業者朝綠色永續價值創新發展,六年來已提升綠色產值達61億元新台幣,出口值達100億元新台幣。中小企業處深入了解國內企業生態,鼓勵中小企業導入「低碳」、「節能」、「永續」、「環保」等概念,朝永續價值創新發展。並促進中小企業於技術與經營層面落實,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共存共榮願景,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成功協助業者邁向循環經濟。
記者會邀請光宇材料李隆晉董事長、環拓科技吳俊耀總經理及歐萊德葛望平董事長3家亮點業者現身說法,分享推動循環經濟成果,現場也匯聚了旭聚、藍鯨、大愛感恩、茶籽堂、富勝紡織、合富等9家業者具循環經濟綠色內涵的再生產品,如運用海洋廢棄物再製紡織品與太陽眼鏡、回收運動鞋作為橡膠發泡填充材料或地、鞋墊等,都是符合循環經濟,且暢銷國內外市場的綠色商品。
光宇材料從半導體與太陽能事業廢棄物中回收出高純度的矽粉及碳化矽粉,利用高值化工序將廢砂漿轉化為高端材料,將廢砂漿循環再利用率提升到100%,能有效減少工業生產造成的環境負面衝擊,李隆晉指出「機能性服飾,即是從廢砂漿提煉出來的奈米級矽粉製成高科技陶瓷奈米複合纖維。」,這樣的自行調節、恆溫、遠紅外線、抗菌、除臭、抗敏感、抗UV等機能特性,成為2017年世大運主要供應服飾之一。
環拓公司研發廢輪胎熱裂解技術,將廢輪胎回收製成裂解油、碳黑等可利用再生資源,所生產的環保再生碳黑無臭味,可添加在輪胎、油墨或碳粉匣。滿足客戶環境責任要求,使用環保碳黑(rCB)於潛水衣原料,綠色環保理念獲全球潛水衣客戶熱烈的認同,秉持發揮資源有限、創意無限的循環經濟角色,提供超越客戶期待創新服務。
歐來德葛董事長表示,發展綠色經濟最重要的是「決心」,從設計、研發階段即需開始落實綠色思維,為了實現無廢棄且能循環利用的目標,研發創新、節能減碳「瓶中樹」,成為世界第一瓶會長樹的洗髮精,於瓶底埋入相思種子,當洗髮精使用完後埋入土壤中,瓶內的種子可發芽成長,瓶身還能塑料分解成為養分,讓瓶子回歸大地發芽成長,賦予包裝嶄新生命力。
中小企業處為持續提升中小企業循環經濟及綠色創新能力,委託塑膠中心執行「中小企業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今年度輔導計畫已啟動遴選機制,預計推動14家「優質亮點個廠輔導」、7體系「綠色供應鏈輔導」、6家「節能管理績優示範業者」,若針對綠色永續相關輔導申請有興趣的業者歡迎與輔導諮詢窗口塑膠中心林小姐聯繫,(04) 2359-5900#231,若連結綠色環保資訊網查詢。
光宇材料打造循環經濟商機
光宇材料由一群碩、博士及專業顧問群組成,背景橫跨化工、半導體、光電、環境工程與機械等多元領域,團隊以環保概念的循環經濟為技術發展主軸,開發以矽為核心之粉體技術。
光宇材料指出,自2013年創立以來,經過多年的資源投入,並積極與國內頂尖學術研究機構合作,順利突破技術瓶頸,從半導體與太陽能事業廢棄物中回收淬鍊出高純度的矽粉及碳化矽粉,創造太陽能電池及半導體晶圓產業一個全新的城市礦源再生價值,大幅降低及避免工業活動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與汙染。
光宇材料循環經濟標準示範區興建工程台南動工
「光宇材料循環經濟標準示範區興建工程」
於今日(23日)上午九點半正式動土,由光宇材料董事長李隆晉主持典禮,並邀請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游振偉、台南市經發局主任秘書王俊博等相關主管機關貴賓蒞臨參與。
光宇材料董事長李隆晉表示估計投入八億元開發光宇材料循環經濟標準示範區,示範區占地約為兩公頃,預計於十月完成,未來示範區以獨家創新的科技廢棄物處理技術,將半導體及太陽能等科技產業廢棄物轉換為高價值的高端材料,總體年產值將超過新台幣30億元,預計創造超過300個以上的工作機會,帶動循環經濟產業的發展。
未來希望藉著台南為南部高科技產業發展重鎮的優勢,使光宇材料快速與產業接軌,聚集專業人才,整合光洋應用材料科技與光宇材料技術資源,藉此帶動產業技術結盟,將循環經濟產業發揮最大效益,並且為後代子孫留下一片淨土。
高科技清道夫 光宇材料 打造循環經濟示範區
記者魏錫賓/專題報導
那時在台灣沒有任何人脈,只有技術,任何大廠都不搭理;由北到南,也幾乎拜訪過所有稍具規模的環保業者,但沒有一家願意嘗試」,定居美國26年後回到台灣的光宇材料董事長李隆晉,回憶2012年創業初期的困境,「處理半導體產業廢棄物的市場就在那裡,可是社會氣氛還未成熟,也有太多結構性的障礙」。
李隆晉組成的技術團隊在2011年就開發了以環保製程清洗太陽能金屬矽粉的技術,成功分離銷售碳化矽粉,他的感慨是因為2012年開始從高科技廢棄物清理及處理廠商中尋找合作的客戶,但一直到2013年底公司正式成立時都沒有任何客戶,卻多次目睹業者捨合法途徑,非法將廢棄物傾倒在大排水溝中。
產業生態已成,廢棄物處理業難進入
李隆晉說,廢棄物清理、處理業生態複雜,從頭就知道「不能搶人家的生意,一定要合作」,因此當時透過長輩介紹,從北到南至少與20家環保廠商溝通,條件都是「光宇免費提供技術,但出售處理有害廢棄物的藥劑,由業者處理後,光宇買回乾淨的矽粉,大家分享利潤」;即使「傳統的方法會留下無法處理的矽,有些就倒回砂石廠的砂石中,間接污染了環境」,不過當時沒有人對光宇有興趣。
公司成立不過幾個月,在2014年農曆年前燒光資金時,光宇才終於在親友牽線下獲得環保業者一筆300萬元資金的挹注。在2014年,公司一樣尚未獲利,不過,日本大和證券在做了三個月的風險評估後,入股成為第一筆外來資金,解除光宇的財務隱憂。
利益共享,成為廢棄物處理團隊
地球有豐富的矽成分,台灣又是半導體矽晶圓大國,但李隆晉設想的商機並未立即發生,他曾整天蹲在幾家半導體大廠門口,追蹤目睹廢棄物清運車直接傾倒廢棄物至海口及大排的實況,不過,直到齊柏林「看見台灣」的效應發酵、日月光等半導體大廠受到社會壓力,光宇才迅速進入成長期,3家主要環保業者首先成為合作廠商,2015年並開始獲利。
光宇初期投入的資金,都用於研發,也開發出晶圓切割金屬矽粉回收再生技術,主要業務是處理半導體業者困擾的廢矽泥等廢棄物,並以回收的矽材料發展應用端,譬如以產生的純矽粉做為鋰電池矽碳負極材料,而二氧化矽則再加工為機能服飾、鞋底及輪胎等,同時與紡織業共同開發出奈米陶瓷粉末,做為智慧布料及科技保溫棉的原料,去年營業額約為12億元。
商機浮現,環境、經濟兩受利
經濟在轉型,廢棄物也在轉型。我國事業廢棄物申報數量從2001年至2016年成長超過3倍,遠高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速度,最近幾年有害事業廢棄物的增減雖有波動,但在循環經濟中,仍是最引人注意的一部分,半導體產業的廢棄物處理更有急迫性。李隆晉說,光宇的技術既可保護環境,也可促進商機。
李隆晉指出經營理念是「以商養善,以善養商」,不過,營利事業要發展出成功的商業模式才能生存,光宇採用控制兩端的方式,鎖定原材料及應用端。一邊從廢棄物回收,經純化、改質等技術,產生矽粉做為原料,再研發應用項目,找出應用端的出口,中間的製造生產則委外處理。因為台灣有很強的製造實力,但研發及市場出口相對較弱,與光宇剛好是絕配。
社會氣氛改變,政策創造機會
「創業雖然只有5年左右,不過好像一世代那麼長,社會氣氛改變了」,李隆晉相當有信心的指出,「蔡英文總統推動的五加二產業政策中,就有循環經濟,光宇面對的環境已更為友善」。
廢棄物在轉型,廢棄物處理事業也要轉型。李隆晉說,估計投入8億元的台南柳科工業暨環保園區建廠工程已在進行,新廠規模為目前的20倍,預計年底前可以量產,並有循環經濟示範區,希望展示高科技處理技術,使政府也能有信心翻新部分過時的環保法規。
光宇 矽材料回收 創造產品附加價值
我國政府推動綠電政策,並希望在2025年達到非核家園目標,也推出裝置目標1.52GW的太陽光電二年計劃。而太陽能板的使用年限約為15~20年,因此預計2030年開始,每年將有超過400萬片的太陽能模組廢棄物產生;加上台灣為全世界第二大半導體產業大國,晶圓及半導體產業每月產生6,000噸以上廢砂漿,如何推動廢棄資源循環利用,將是一大考驗。
光宇材料自2013年創立以來,配合經濟部推動工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政策,積極投入晶圓及半導體產業廢砂漿之回收再利用,靠著自行研發的高科技技術,成功的從廢砂漿中分離、萃取、純化出高單價的矽粉、碳化矽以及二氧化矽、貴重金屬、玻璃, 氫氣等,能應用於機能紡織品、輪胎業、製鞋業、抗菌醫療用品、能源產業等相關產業。這看似泥土般的廢棄物,經由光宇材料的專業製程技術賦予了全新價值,讓黑泥成為黑金!
將廢棄物中之矽粉回收使其純度達到99.9%,且運用專利奈米轉換技術,製成NTT Powder,添加於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成為業界最先進的矽碳負極材料,其擁有極佳導電性並大幅增加電能密度,尤其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克服傳統矽碳負極的循環性及膨脹問題。此外,半導體晶圓及太陽能晶圓金屬矽砂分離出之高純度矽粉可大量產出沉澱式二氧化矽,回收純化後可應用於油漆、塗料、油墨、塑膠、橡膠工業、半導體產業、食品工業及機能紡織品等。再回收製程中產生超過100萬立方米的99.9%高純度氫氣產生,這些氫氣將可進一步使用工業、醫療及發電等領域。
光宇循環再利用製程技術可創造出超過20億經濟產值,並達到100%的回收再利用,以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生態效益為目的,遵循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為核心價值,完整銷售與回收再利用的模式,除了達到互利雙贏外,並可帶動台灣經濟的成長,提升國際形象,成為國際學習標竿。
研發太陽能面板回收技術,台日開創國際合作商機
工業局帶領資源再生產業計11家廠商赴日參訪循環經濟推動現況,包括沼氣發電技術交流、太陽能發電及面板模組、半導體氫氟酸廢液再製成氫氟酸、廢塑膠高值化回收等多項資源循環利用重點廠商進行技術交流。另於今(9/22)由我方光宇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李董事長隆晉與日方太陽能面板製造設備商NPC株式會社伊藤社長,在工業局游振偉副局長及內閣府福田峰之副大臣之見證之下,雙方簽署太陽能面板回收技術合作備忘錄(MOU),預估相關技術開發完成及實廠設廠後,透過取得歐美國家技術專利及配合技術整廠輸出,年營業額將超過新台幣15億元。
經濟部大力推動5+2產業創新研發計畫,其中包括「綠能科技」與「循環經濟」,全球正處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代,綠色低碳能源即能資源循環利用發展將扮演著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角色。游振偉副局長表示在推動設置太陽能發電廠同時,我們不能忘記太陽能面板的壽命約莫20年,也就是說再過10年,我們就要面對大量廢棄太陽能板的處理問題,在它失去效用後我們可以怎樣再有效利用或妥善處理,才不致造成環境二次危害更是重要且待克服的難題,從今天開始,這將不再是難題!
在推動資源循環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日本一直是台灣最常借鏡與合作的夥伴國之一,過去日方曾來台投資台灣田中貴金屬、台灣瑞環、純聚、台灣阿米達…等多家資源循環利用工廠,對於我國推動循環經濟提供相當助益。NPC株式會社伊藤社長表示,該社長期從事太陽能模組研發、製造及檢測等相關設備及服務,成為全球唯一提供生產設備產線之公司,目前更積極拓展模組檢查、再利用及回收服務,未來將與光宇材料共同建立太陽能模組回收再利用之合作夥伴關係。今台日產業再度攜手合作,以獨步之太陽能面板回收技術領先全球,打敗歐美廠商常用之太陽能面板破(粉)碎後作為道路基底層粒料技術,以自動化設備拆解太陽能面板及高值化循環利用技術回收太陽能面板之高純度矽、銀等材料,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光宇材料於2013年成立,配合政府政策推動資源循環利用政策,積極投入太陽能產業廢棄物回收利用,李隆晉董事長表示,光宇材料投入綠能環保產業,長期針對太陽能產業生產過程中,過去難以回收之廢砂漿進行研究,成功開發出矽粉及碳化矽之分離、回收技術,並為提高產品應用及附加價值,更進一步研發將產品應用於鋰電池負極添加材料及氫氣生產,使鋰電池能顯著地提升電容量並具備良好的循環壽命,以及生產出99.9%高純度之氫氣。
本次赴日與太陽能電池製造設備市占率超過50%之NPC株式會社簽署合作同意書,共同開拓太陽能面板回收市場,並發展高值化循環利用技術,以再生矽材料應用於鋰電池材料以落實循環經濟發展,藉由台日產業互補優勢,攜手合作,共同開創綠能產業循環經濟新商機。
光宇材料~讓世界看見台灣!世大運紀念T研發技術獨步全球
台灣 5 度申辦世界大學運動會,終於在 2011 年由台北市擊敗巴西利亞,奪得第 29 屆世大運的主辦權,寫下台灣體壇的歷史新頁。又有「小奧運」的稱號,世大運是台灣主辦過最高等級的運動賽會,將有來自 130 多個國家,1 萬 1,000 餘名選手、隊職員踏入台灣,感受正港 A「台灣味」。為了凸顯台灣的「在地文化」以及「軟實力」,此次製作 2017 世大運紀念 T 的未來制 APAH|光宇材料團隊可說是用盡洪荒之力,「我們要讓全世界看見台灣!」
2017 臺北世大運紀念 T 來自台灣在地的光宇材料團隊,運用其高值化工序技術開發設計(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台灣體壇盛事 嚴選高品質紀念 T
既然是台灣史上首次最高級的運動賽會,《2017 台北世大運》的紀念 T 一定是別具意義的;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運動休閒的服飾,最重要的便是構造與材質,此次未來制 APAH|光宇材料團隊推出的世大運紀念 T,選用特殊面料織法,不僅舒爽透氣,且兼具遠紅外線功能,能釋放礦物能量促進微循環,同時可反射 IR,穿起來自然不會有燥熱感。最特別的是,遠紅外線技術還能促進高強度運動後的休息與修復。
世大運紀念 T,選用特殊面料織法,不僅舒爽透氣,且兼具遠紅外線功能(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當然,你我都知道,運動愛好者最討厭的,就是衣服排汗不佳,因為不只會溼衣黏身,更可怕的是衣服會發臭還洗不掉,而光宇團隊所研發的的世大運紀念 T,有著『特殊紗線』及『蜂巢組織織造技術』,讓運動員流汗時,可迅速吸附汗水,並將汗水有效的由內向外傳導,達到內層乾爽,外層蒸發的效果,再加上衣服所選用獨特的奈米陶瓷配方,具有除臭抑菌的功能,讓你穿起來更清爽、更自在。
享受運動 捍衛淨土
「運動場上為追求目標,堅忍面對壓力、挑戰,並展現出堅忍不拔的毅力,就是光宇的品牌精神!」致力於休閒運動服飾的未來制 APAH|光宇材料團隊,所推出的產品都是以綠能材料技術為核心,不僅要讓運動愛好者穿起來舒服,更要講求健康與環保。
不只是舒適,環保與健康也是光宇材料著重的重點(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未來制 APAH|光宇材料團隊所研發的產品,EnAir® 科技中空棉,其由奈米陶瓷母粒構成,是模擬北極熊毛髮構造抽取之中空纖維,製成高科技保溫棉,能反射人體所流失的體溫,釋放出遠紅外線熱能,兼具高回彈性,抑菌除臭,不跑棉,不竄絨,耐水洗。改善羽絨,並改善一旦接觸水氣就喪失保暖功能之缺點。
EnAir® 科技中空棉,能反射人體所流失的體溫,釋放遠紅外線熱能,並改善一旦接觸水氣就喪失保暖功能之缺點。
(圖片來源:光宇材料)
另一項技術產品技術為 NanoFit®,是結合台灣紡織家族 3 代的傳統經驗、智慧與傳承,以及融入英國劍橋大學奈米材料科學博士、逢甲大學材料與紡織工業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專業技術,歷時多年而研發的高科技奈米複合纖維,可提供運動愛好者在面對多變的氣候環境時,享受極佳舒適感及防護。
高科技奈米複合纖維。NanoFit®具備多項複合功能,讓穿戴者在面對多變的氣候環境時,享受極佳舒適感及防護。
(圖片來源:光宇材料)
未來制 APAH|光宇材料團隊開發機能紡織布料,獲多家品牌客戶青睞採用,撇開過去市面上一些化學合成物質的服飾材料,不僅可能有害人體健康,更對環境生態產生衝擊;因此環保意識當道的今天,連生活服飾都不能忽略!
值得一提的是,旗下品牌──「未來制 APAH」,其擁有於業界超過 20 年以上資深設計師團隊,打造從設計、開發、供應鏈管理到共同行銷服務,堪稱是多種願望,一次滿足。目的就是追求最符合潮流的設計方針,為企業的品牌重新定位。
未來制 APAH| 光宇材料願景:運動講究健康 也要樂活
「追求全體員工精神與物質雙方面幸福,同時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是未來制 APAH|光宇材料的發展願景,也是他們的經營哲學。
世大運是台灣體育界努力下的珍貴資產,對於台灣體壇也絕對具有歷史性的意義,不僅能帶動國內體育發展,同時也能充實國內運動休閒文化,因此在這紀念性的賽事中,必須讓全世界見證台灣的軟實力,並且融入運動、樂活與環保意識,是未來制APAH|光宇材料團隊便以這樣的台灣精神,設計出代表台灣體壇熱情、活力的紀念 T。
光宇材料 再生循環經濟典範
台灣90%以上的能源、肥料、飼料都仰賴進口,也持續倚賴大量進口能源、原物料,再加工生產外銷,而製造過程中的廢棄物則是隨意棄置,任由環境被污染破壞,這樣刺激成長的工業化經濟模式,在資源供需與價格大幅波動之際,難以持續創造就業並兼顧環境生態。近年來,「循環經濟」概念在世界各國興起,公認是產業永續發展的迫切議題,從歐盟、日本到荷蘭,大企業家們都在搶循環經濟的商機,其實,沒有一個國家比台灣更迫切需要採行循環再生的經濟發展思維。
環保護生態
開發綠能應用材
我國政府為了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設定太陽光電在2025年累積安裝達20GW,也推出裝置目標1.52GW的太陽光電二年計畫。十幾年來,台灣是全球知名太陽能電池代工的國家,產量高,生產太陽能多晶矽時,耗損量大,再加上處理廢料的作業和環境汙染,代表著科技廢棄物的種類及數量也越多。而業者在回收高價資源後,會拋棄無法有效回收處理的廢棄物,導致資源浪費甚至破壞環境,出現一邊賺錢卻一邊二次汙染環境的情況。
光宇材料秉持「以商養善,以善養商」的經營理念,並以「追求全體員工精神與物質雙方面幸福,同時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為發展願景,將事業定位在「以愛護地球及永續發展為基礎,持續開發尖端綠能材料及其應用,提供人類更舒適的環境及改善生活的優質產品」。
光宇材料的前身自2009年開始醞釀,由一批半導體及太陽能電池產業的技術經營者組成,心繫環保初衷,致力於研發金屬矽粉的回收再生技術,經過長時間的資源投入,順利突破技術瓶頸,從半導體與太陽能事業廢棄物中回收出高純度的矽粉及碳化矽粉,創造太陽能電池及半導體晶圓產業一個全新的城市礦源的再生價值,大幅降低及避免工業生產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與汙染。
奈米陶瓷智能衣
世大運指定採用
光宇材料董事長李隆晉從美國帶領研發團隊回台發展高值化工序技術,將廢砂漿循環再利用率提升到99.98%,產製純矽粉、碳化矽及二氧化矽等有用的工業材料,以及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添加劑,以大幅增加鋰電池的壽命與電容量達50%以上,甚至還能產出潔淨能源氫氣,成為可以透過燃料電池大規模發電的基礎材料。
光宇材料運用從廢砂漿提煉出來的奈米級矽粉製成高科技陶瓷奈米複合纖維,因具有自行調節、恆溫、遠紅外線、抗菌、除臭、抗UV紫外線、抗敏感等特性,獲多家廠商相中,更被2017年世大運指定為紀念服製造廠商。另外,光宇材料開發的科技中空棉- EnAir,比起羽絨,有更輕柔的觸感、輕薄、可耐水洗,更有高保溫效果等特性,與國內知名寢具大廠策略聯盟,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創造長遠互利的合作模式。
而基於現代人注重自身健康,加上為紓解各種壓力及體驗不同的生活等因素,國內外消費者對於參加路跑、健身、瑜珈及各種球類運動,或從事衝浪、登山和攀岩等戶外休閒活動的比例日益提高,加上都會區民眾生活型態的轉變,具備美觀、多功能用途,能滿足民眾一整天活動穿著的服飾,並結合時尚和機能的Lifestlye服飾逐漸受到市場青睞。
光宇材料看準市場趨勢,積極開發各種運動服飾,結合機能性功能與時尚美學,吸引數家國內運動品牌業者委任光宇材料為ODM唯一廠商,光宇材料代理其產品,將其運動相關產品推廣到非洲及東南亞市場,奠定海外市場的發展基礎。
這整個能資源回收及循環利用的過程,正是典型循環經濟的最佳體現。
新的綠能時代已經來臨,光宇材料以環保再生、創新研發為基礎,不斷在技術上尋求突破,並帶動廢棄資源物朝高值化循環利用的方向發展,提高資源再生產品的附加價值,也提升循環經濟的產值,期以成為循環創新的藍海領航者,創造共贏、互利的合作模式
光宇材料 廢料再生變黃金
大園汽電共生公司和光宇材料公司日前在工業局吳明機局長見證下,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太陽能暨半導體晶圓產業廢砂漿高值化循環再利用,估計未來每月可創造25億元循環經濟產值,是廢料再生變黃金的傳奇,讓政府與產業共創環保與經濟雙贏,更是未來台灣搶食國際太陽能暨半導體大單的最佳技術後盾。
光宇材料公司董事長李隆晉(左二)與大園汽電共生公司董事長李肖宗(左三)簽訂合作協議,工業局局長吳明機(左一)、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委員黃得瑞在場見證。 劉靜君/攝影
光宇材料公司董事長李隆晉帶領研發團隊將廢砂漿循環再利用達到99.98%,產製純矽粉、碳化矽及二氧化矽等工業材料及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添加劑,可大幅增加鋰電池壽命與電容量達50%以上;另將其聚合十幾種奈米級純無機礦物粉末後,調製出具有恆溫、涼感、抗紫外線、釋放遠紅外線、抗菌、除臭等功能的陶瓷奈米機能纖維布料、鋪棉的漿料和尼龍母粒;甚至還能產出潔淨能源氫氣,成為可透過燃料電池大規模發電的基礎材料,整個能資源回收及循環利用的過程,是循環經濟的最佳體現。
大園汽電共生公司董事長李肖宗表示,「很樂見光宇能突破廢砂漿後處理精密加工製程技術,也幫助大園汽電共生提升碳化矽及純矽粉的經濟價值,甚至延伸發展氫氣潔淨能源,促進能資源循環利用」。
我國再生能源政策對太陽能電池與半導體產業是個轉機,也是新商機,國內廠商的產量高,代表科技廢棄物種類及數量也很可觀,以前因為處理技術低階及不純熟,業者在回收高價資源後,拋棄那些無法有效回收處理的廢棄物,導致資源浪費甚至破壞環境,一手賺錢卻又一手二次汙染環境。光宇材料研發出處理太陽能暨半導體晶圓片廢砂漿循環利用技術後,所有難題都可迎刃而解,並帶動廢棄資源物朝高值化循環利用的方向發展,提高資源再生產品的附加價值,也提升循環經濟的產值。
歡迎直接來電~0917-559-001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綠能產業新趨勢:將廢棄物變寶,光宇材料推動循環經濟
自1973年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世界各國警覺石化能源終將枯竭,於是積極開發太陽能源應用科技,減緩氣候異常暖化變遷。發展綠能環保是目前全世界共通的議題,能源科技研發已成為新趨勢,甚至是必要的目標,各國政府和民間單位將挹注更多資金在環保產業,這一股綠色潮流正迅速蔓延。光宇材料集結菁英團隊,致力於科技廢棄物回收技術,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模式打造無限商機,也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黑金資源創新,翻轉無限商機 全球晶圓電池片需求甚殷,台灣目前為世界第二大太陽能電池晶圓廠產能國,但衍生的毒性廢料如何處理呢?相較於其他國家回收利用廢棄物,台灣的環保再生能力絲毫不遜色,以環保再生創新研發為基礎的光宇材料,將太陽能電池切割過程中的廢砂漿分離出奈米級的純化矽粉。除了開發電池負極材料,更大幅提升電容量的續航力,而改質矽粉(NTT Powder)也應用在生活各領域中,拓展茁壯為光宇材料的「綠能生命樹」。 光宇材料創立之初,團隊來自半導體及太陽能電池產業的技術人才,這群人研發廢砂漿清洗劑,成功提煉出99.99%的高純度矽粉。董事長李隆晉曾在美國經營事業,觀察到太陽能回收產業的效益,以及環保議題顯學,前瞻性投入這場綠能革命,把原本看似垃圾的廢棄物進行價值再造,有效降低生態環境破壞,不但提升回收再利用價值,也為台灣綠能科技打出一條活路。 大和資本入股,開拓海內外市場 創業維艱,光宇材料研發廢砂漿回收再生技術花了許多經費,將垃圾變成高價值的矽粉後,下一步就是尋求合作對象與資金。曾一度面臨資金無以為繼的困境,幾番努力,第一筆訂單就是國內太陽能大廠中美晶,看中公司的能力與潛力,簽了一張長期合約。同年赴海外參加「日本國際二次電池展」時,又獲得大和資本(Daiwa PI)的青睞,入股投資研發生產,成功開拓國內外市場。李隆晉董事長形容,前面幾年就像蹲馬步、練基本工,以好技術覓得良好客戶與合作夥伴之後,就形成了互利產銷供應鏈。 有了大廠的背書和日本夥伴的加持,光宇材料不斷將產品觸角延伸至各領域,包括運用改質矽粉開發機能纖維、氫氣能源、建材塗料、醫藥科技等。光宇從最末端的晶圓切割廢砂漿回收再處理,經過分離、清洗、改質、造粒、聚合等技術,把廢棄物轉變為高價值的關鍵材料,低於業界成本的材料非常具有競爭優勢。 循環經濟來臨,推動可再生能源 生產太陽能多晶矽時,切割一片就要耗損一片,再加上處理廢料的作業和環境汙染,成本高居比例。回收晶圓廢料再利用,光宇材料對環境保護貢獻良多,低於進口材料的費用,讓廠商省成本、資源和減少廢棄物,獲利又環保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是綠能創新的最佳實踐!光宇材料的革新技術,改質矽粉大幅提高鋰電池電容量,降低產業跨入矽碳合金負極材料應用的門檻。接著,公司再將矽粉加入紗線調漿配方,開發出多功能的機能布料,抗菌除臭且滴水不漏,吸引國外客戶下單製成醫療用防塵衣! 光宇材料不斷在技術上突破創新,從上游矽材料供應商,到研發改質矽粉成為產品開發商,多角化的經營管理可見公司的雄心壯志,期以成為循環創新的藍海領航者。新的綠能時代來臨,光宇材料以環保再生創新研發為基礎,創造共贏互利的合作模式。 產學合作,光宇驅動永續未來 太陽能大廠中美晶以及日本大和資本的合作,讓光宇材料邁出一大步,各項業務也快速成長,2013年的總營收500萬元,2015年底已增至4億多元,為團隊注入一劑強心針。為了永續環保發展,公司於2014年加入逢甲大學創新育成中心,透過產學合作精進研發技術,並培育有興趣的人才。 展望未來,李隆晉董事長認為氫能發電是台灣永續發展的環保能源之路,也是綠能科技的潮流。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屢創新高,可再生能源成為主要電力來源亦指日可待,循環經濟商機無限,發展綠能更能鞏固circular的圓。透過光宇材料的分離純化技術,創造廢棄物新價值,從太陽能廢砂漿覓得商機,也為環境保留美好淨土。
光宇材料把廢棄物變黃金 降低工業廢料對環境的衝擊
光宇材料為提升半導體及太陽能電池產業效益,提出綠能事業廢棄物解決方案,透過環保的處理流程,有效降低工業生產廢棄物對生態環境的汙染。
該公司專注於發展廢砂漿回收再生技術,廢砂漿為太陽能晶片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有毒廢棄物,光宇材料引進源於美國亞利桑納州的綠色環境科技技術,再透過團隊投入更多研發心血,技術再進化後,可從廢料中回收高純度的矽粉及碳化矽粉,將垃圾變黃金。
目前光宇材料的廢料處理流程,已達到國家規定的廢棄物處理標準,更進一步與院校單位共同研究,以其高純度超微米矽粉回收分離技術,開發出可使用於負極材料的改質矽粉、特殊結合劑等,不僅提升鋰電池負極材料電容量,還克服傳統矽碳負極材料突破不了的不可逆電容、循環性等問題。
該公司目前股本2.7億元,其中法人股東更包含日本前三大投資銀行大和證券投資,持股比9.6%。現階段,光宇除了和國內太陽能廠商合作,有穩定的廢砂漿料來源以外,也與國內紡織業共同開發納米礦物漿料,把技術應用在智慧衣布料領域,未來將持續把對材料的專業奉獻給社會,共同為環境保育盡一份心力!
廢物變黃金!光宇從太陽能廢砂漿覓鋰電池商機
城市礦源公司的光宇電能(GET Green Energy),自太陽能生產過程中有毒廢棄物「廢砂漿」中,找出了精煉與純化矽粉並應用於高容量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方法。光宇董事長李敬華(附圖蹲者右)表示, 目前正跟國內的太陽能廠商展開合作,未來在獲得穩定的廢砂漿料源後,將可擴展「廢物變黃金」的商業模式。光宇生產的奈米級產品價格約是德國、日本等同業報價的1/40、極具成本優勢,電容量卻絲毫不遜色,可以幫助國內的鋰電池業者,開發出高容量的3C電池、動力電池產品,創造鋰電池與動力電池的商機。
光宇電能當初成立並非是為了切入鋰電池產業,但是在從事太陽能相關產業的過程中,找出了分離出矽粉、也就是鋰電池上游的源料的方法,並且能夠生產出奈米等級的粉末,已經獲得了不少負極材料廠的合作開發產品的計劃及訂單。
李敬華表示,太陽能業者在矽晶片在切割過程中,每一千公斤會變成530公斤廢砂漿;光宇電已具備自有毒廢砂漿的純化、還原及分離出有用的高純度碳化矽與矽的技術;可用於耐火磚、煉鋼與煉鋁等冶鍊、靶材與熱噴塗上,以及水泥與玻璃等建材上。而這些還只是低階的應用,而高階應用則是在鋰電池、還有半導體粉末的應用市場。
目前光宇主要小量出貨及驗證中負極廠客戶,有大陸前四大廠及韓國與台灣地區客戶。在成本競爭力方面,除了光宇電能,主要有日、德、美國等公司等家業者銷售奈米級矽粉,例如日本的半導體材料大廠,其一公斤奈米級矽粉的售價約4,000美元(日本售價);德國及美國的價格更高達12,000美元。而光宇電能的一公斤同產品售價為100美元、價差相距40~120倍。
主要是光宇電能的材料是來自廢砂漿;廢砂漿材料是太陽能電池切割過程中的有毒廢棄物,供貨來源乃太陽能業者付費方式請具有甲級處理牌照的回收業者共同合作來進行前置作業處理,待清洗乾淨後由光宇進行前段材料之提煉與純化。此製程乃由李敬華自美國南加大應用材料系技轉來台研發完成。
李敬華說,這樣的產業鏈,嚴格來說算是一種城市礦源產業(Urban Mining),是城市廢棄物的回收,而且是把廢棄物轉換為高價值的關鍵材料。
美國電動汽車大廠的大幅成長已經引起已開發國家、 開發中國家的注意,許多動力電池廠商已經著手擴廠並進行關鍵技術佈局。李敬華說,光宇電能可以替台灣科技廠商開發出低於業界成本的材料,尤其是在2012年與台灣逢甲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共同開發的NTT Powder(鋰電池負極專用矽碳合金粉末),Nano Transducing Technology奈米轉換改質技術及相關專利(專利代號:103101135-137)技術的開發與完成,讓目前鋰電池的克電容量可增加150%~300%;在1,000次重複充放電後,仍能維持86.5%以上的庫倫效益,使得用 NTT Powder 所製成的負極材料之鋰電池壽命大大的增加!
於此之際,光宇展開與國內外鋰電池廠商、動力電池廠商一起合作產品開發,未來在動力、3C與儲能產業上爭取有利的地位。李敬華認為,光宇具有低成本的優勢,能幫助台廠跟日本、大陸等等同業來快速切入市場,並且有相當的價格競爭優勢。
在光宇電能從矽、碳化矽中賺取第一桶金之後,李敬華希望光宇能夠持續在城市礦源界打頭陣,為台灣培養出一批在應用材料與能源產業的人材,促進國內的科技發展。
未來在廢矽漿的取得上,光宇也將與台灣太陽能大廠合作,在該廠內設立回收線,不僅廢砂漿轉換成可以賣錢的基礎原料,待原料回到台中梧棲的光宇電能廠房後再作精煉與純化,創造更高價值。
而鋰電池的負極材料只是光宇電能的第一步而已,未來也會投入半導體業所需的氮化矽(Si3N4)及Bata SiC(立方碳化矽),及奈米級石墨烯(Graphene)將會發表4種自己開發的發光二極體(LED)的氮化矽類螢光粉,成本也具有相當競爭力。
李敬華表示,這是台灣難得掌握未來新產業上,如鋰電池與新能源的關鍵性材料,並創造高附加價值的機會。
公司簡介
光宇材料由一批半導體及太陽能電池產業之技術菁英於2009年組成。為了提升產業效益及心繫綠能產業的環保初衷,我們引進源於美國亞利桑納州之綠色環境科技技術並致力於廢砂漿之回收再生。此環境科技技術包含超強力環保除油洗潔劑、多功能絮凝劑、高分解微生物處理系統等,可大量應用于各種產業之廢水及廢棄物處理。經過長時間資源投入,光宇不但順利突破技術瓶頸,從半導體及太陽能事業廢棄物中回收出高純度的矽粉及碳化矽粉,創造太陽能電池及半導體晶圓產業一個全新的城市礦源之再生價值;同時,我們所使用環保的處理流程,符合國家排放的標準,大幅降低及避免了工業生產中所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與污染。
光宇在開發出高純度超微米矽粉回收分離技術後,開始與院校單位共同研究,朝兩大綠色能源材料研發。第一, 我們成功以奈米轉換技術(NTT)開發出可使用於負極材料之改質矽粉、特殊結合劑等。經過長期反覆驗證,光宇的特殊改質矽粉及結合劑配方不但大幅提升負極材料電容量,並成功克服了不可逆電容,循環性等傳統矽碳負極材料問題。第二, 我們運用高純度矽粉,開發出特殊生產高純度氫氣技術,罕見的以事業廢棄物中之再生資源量產出最具經濟效益之99.9%高純度氫氣,可大量使用於氫氣充電站及攜帶式燃料電池發電使用。
光宇專注于提供業界前所未見的太陽能電池產業永續利用模式及綠色能源材料解決方案,即將為下一波綠色革命注入嶄新的豐沛能量。
| ||||||||||||||||||||||||||||||||||||||||||||||||||||||||||||||||||||||||||||||
| ||||||||||||||||||||||||||||||||||||||||||||||||||||||||||||||||||||||||||||||
歡迎直接來電~0917-559-001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