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股票值得投資嗎??
台灣電力好嗎??
想知道最新台灣電力的資訊,都整理在這邊了~
想要台灣電力撮合諮詢服務歡迎直接來電~0917-559-001<—-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國營事業上半年績效出爐 台電獨虧240億
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上半年獲利出爐,包括台灣中油、台糖與台灣自來水公司都有盈餘,僅台灣電力公司虧損,且虧損高達新台幣240億元;相對中油受惠國際油價上漲,上半年大賺294億元。
中油今年前6月稅前盈餘294億元,較去年上半年稅前盈餘172.6億元,大幅增加7成,主要是受惠國際原油價格上漲與國際石化原料行情佳,推升中油獲利成長。
中油副總經理黃仁弘表示,儘管今年因啟動油價平穩機制,中油必須吸收部分油價漲幅,但今年在油價與石化原料價格助攻下,加上少了非計劃性停爐,生產排程順利,帶動獲利成長。
台糖今年上半年受惠於土地處分利益挹注29.02億元,儘管八大事業部盈餘較去年減少2.68億元,但上半年稅前盈餘仍有33.08億元。
台水今年上半年稅前盈餘2.22億元,和去年同期稅前盈餘5.76億元相比減少逾6成;台水表示,今年上半年雖有給水收入增加挹注,但因動力費、機修與原料費用也跟著增加,導致今年前6月盈餘較去年同期減少。
台電是唯一虧損的國營事業,根據台電揭露財務資訊,台電今年上半年虧損達240億元,和去年同期虧損71億元相比,虧損幅度擴大逾3倍。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表示,台電持續虧損主要因燃料價格較去年同期增加,且今夏氣候炎熱,導致用電量大增,加上配合空污降載與減煤政策,必須增加天然氣發電,導致發電成本上升。
台電退休潮!10年內預計退離1萬人 12月全台招考700人
台灣電力公司在今(23)日宣布,為因應企業化經營與補充退離人力,規劃於今(107)年12月辦理本年度第二次新進僱用人員甄試,預定招考700餘名僱用人員,包括配電、輸電、變電、電機、機械、土木工程及綜合行政等類別。甄試簡章將於8月23日上網公布,並訂於12月23日於全國4個考區共同舉行筆試。
台電表示,做為肩負穩定供電重任的國營事業,除了在105年初成立事業部邁向企業化經營,106年初電業法修法後更面臨能源轉型及綠電開放等電業經營的挑戰,為掌握改革契機以增加競爭力,活化人力資源是當前持續積極努力的目標。
台電指出,因在未來10年內,將有三成五員工陸續退離;為強化核心技術傳承,將廣招新血以補充核心人力,希望有志從事電力事業之高中職以上學校畢業者踴躍報考。
105年考取新進的僱用人員謝濱吉分享,他目前任職於林口電廠,主要負責電廠的環保設備維護相關工作,大學自環境工程學系畢業後,曾在宅配業服務數年,後來靠著自學考上僱用人員「機械運轉維護」類別。
謝濱吉回憶,他在接受台電養成班訓練時曾到林口電廠參訪,當時廠內乾淨的超超臨界新機組令他印象深刻,打破過去對燃煤電廠的刻板印象,因此下定決心要前往林口電廠工作,後來也如願分發至該地服務。
謝濱吉表示,電廠的工作性質既特殊又具挑戰性,例如巡檢運輸煤灰的設備時,由於煤灰餘溫甚高,必須短時間內在攝氏約50度的高溫中檢修設備,常常待不到幾分鐘便大汗淋漓。儘管工作不輕鬆,他仍認為「跟以前的工作比,不算辛苦。」
謝濱吉認為,在台電工作的最大收穫,是學習許多電力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而這些專業是外人所接觸不到的。他觀察發現,因第一線現場技術人員正進入退休潮,此時就是有志者報名招考的最佳時機,讓年輕世代能做好接班準備,藉由電力事業的代代傳承,擔負台電穩定供電的任務與使命。
能源再生 終結缺水缺電危機
在全球追求永續、減碳大環境下,提升能資源使用效率已蔚為趨勢。能資源大量倚賴進口的台灣,挑戰更為嚴峻。
在水資源面向,台灣降雨雖豐,但儲水不易,且面臨水庫老化、地下水超抽、管線漏水、新水源開發困難及結構性浪費等問題,加上氣候變遷造成降雨模式改變,缺水危機漸趨顯著,影響民生且限制經濟發展。整合水再生、廢棄物處理與生質能源的區域能資源再生管理廠,為目前歐美新建水處理廠採用的循環經濟新思維。該模式整合農林、民生廢水及有機質廢棄物熱水解處理方式,結合沼氣發電,可同時淨化汙水,並生產再生電力與有機肥料等有價副產品。
台灣地狹人稠、能源高度仰賴進口,新科技與循環經濟可為台灣電力供需穩定提供新的解方。藉由IoT與AI的演進與普及,未來可透過配電自動化、智慧照明、空調與能源管理系統,促使能源的生產與使用更具效率。
隨著政府推動智慧電網布建與再生能源政策,生產性消費者日益增多,未來若能再結合區塊鏈、IoT、微電網等新科技,發展點對點餘電共享新服務模式,加上碳信用額度附加利益,降低交易成本,將有機會成為能源共享的循環經濟典範。
在建築業面向,建築為台灣能源及水資源主要消費場域,且營建廢棄物占事業廢棄物大宗。若導入循環經濟,可降低建築能資源耗用、提升環境永續。然而,建築的循環經濟導入須採不同模式。
建築結構生命周期長達60年,因此可於上游端降低建材生產時的能資源耗,使用可再利用、再製造材料,如可拆除重組模組化鋼構建材,改用可循環材料的3D列印等新科技與工法。
此外,建築外殼生命周期約20年,材料類型多且受建築規範影響大,應以再製造為考量,採用生態與被動式節能設計與可再生、便於維修、翻新的資材。建築內使用的設備器具,如電力傳輸、空調、通訊、淨水與汙水系統等為核心系統,生命周期約15年,若利用智慧化水資源或能源管理服務等新服務模式,可提升效率與環境舒適。
而家電器具生命周期短,可採用以租代買或按需服務等模式,提升使用率。
近年再生能源與水再生利用漸受重視,政府積極推動水再生廠、能資源整合園區與綠色能源裝置,國內領導廠商如台積電、台塑、中鋼也投入水、能源循環利用,及廢水化學物質回收和廢棄物的循環。工研院長期發展水與再生能源科技,在水再生方面,陸續開發出流式厭氣汙泥床(UASB)、生物網膜(BioNET)流體化床結晶廢水處理(FBC)、倒極式電透析脫鹽再生技術(EDR)、奈濾膜(NF)等技術,並具備實務經驗與國際競爭力。在生質物利用方面,也與國際合作開發生質物觸媒氣化技術。
台電明年5月招考 募逾700名新血
台灣電力公司今天表示,因應企業化經營與人才年輕化趨勢,台電規劃明年5月辦理新進僱用人員甄試,預定招考超過700名新血。
台電表示,做為肩負穩定供電重任的國營事業,除了在105年初成立事業部邁向企業化經營,今年1月電業法修法後更面臨能源轉型及綠電開放等電業經營的挑戰,為掌握改革契機以增加競爭力,活化人力資源是當前持續積極努力的目標。
此外,台電未來10年將有4成員工陸續退離,為強化核心技術傳承,將持續廣招新血以補充核心人力。
台電表示,明年甄試包括配電、輸電、變電、電機、機械、土木工程及綜合行政等類別,甄試簡章將於107年1月12日上網公布,並訂於5月12日在全國4個考區共同舉行考試。
台灣電力~台電多元時間電價電費省一半
經濟部將於15日公布最新電價,4月實施。台電總經理朱文成昨(8)表示,台電擬同時推出「多元時間電價」,若民眾習慣於假日或晚間用電,即可選擇時間電價,透過將尖峰用電移往離峰的「挪移用電」省錢,最多可以節省一半電費。
能源局證實,台電上周才送出方案,但內容並未詳列對一般民眾之影響評估,如何達到節電目標、最大節電成效等,能源局將於近日發文給台電,待資料補充後再審,能否如台電所希望於4月上路,恐怕還得要看後續審查進度。
台電長年針對工商業用電大戶推行時間電價,晚間10點半至翌日7點半的離峰用電,確實電價較低。
台電總經理朱文成昨宣布,多元時間電價將於4月上路,提供包括家庭一般用戶5種套餐選擇,讓民眾依用電習慣選用,如用電尖峰時段少用、善用離峰時間,除了節能之外,民眾荷包也能省錢。<摘錄工商>
台電穩供給適度使用燃煤
台電公司副總鍾炳利昨(9)日在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表示,近來電力系統備轉容量率屢創新低,僅為個位數,在全球減碳趨勢下,為穩定供電,未來仍須適度維持燃煤發電占比。
他表示,未來供電將優先開發再生能源、擴大天燃氣發電,並適度維持燃煤發電占比,電力部門的減碳路徑將呈「先增後減」之勢。
他指出,因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特性,需要火力機組做為備援,而國內天然氣安全存量不足,且天然氣價格波動性較大,因此,在非核家園目標下,仍須適度維持燃煤發電占比。
目前燃煤發電占比為36%,至於「適度」燃煤發電占比是多少?鍾炳利表示,將下降至三成以下。<摘錄經濟>
公司簡介
壹、前言
電力是現代化生活的基石,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不論是一般傳統產業或是新興高科技產業無不以電力為動力。60多年來台電提供民生及經濟發展所需之充足電力,輸配電網路更已經深入台灣地區每一個角落,台電每天都與2千3百萬同胞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
貳、發展歷程之回顧
台灣電業,在清光緒14年(民國前24年,西元1888年),首由清朝台灣巡撫劉銘傳於台北市創立「興市公司」,裝置小型蒸氣燃煤發電機,以低壓供應照明,雖為時僅月餘,然就我國電業史而言,為國人自辦電業之發祥地。日本統治台灣後,於民國前7年在龜山完成發電廠,為台灣地區水力發電之始。隨後繼續開發,民國8年成立台灣電力株式會社,著手進行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並在台灣西部建造貫通南北之輸電幹線。至民國33年全台發電總裝置容量為32.1萬瓩。台灣光復後,政府致力於台灣地區電業之發展,其沿革可劃分為如下六個時期:
一、接管修復時期(民國34年至42年):水力為主
- 民國35年5月1日台灣電力公司成立。
- 民國42年,裝置容量36.3萬瓩,水力發電占93.7%,火力發電占6.3%,發電設備以「水力為主」。
二、初步擴充時期(民國43年至54年):水火並重
自民國51年起,火力發電量首度超過水力,使電力系統由以往之「水力為主」進入「水火並重」時期。
三、火力高度開發時期(民國55年至63年):火主水從
民國50年代中期以後,台灣工業迅速起飛,用電量劇增,台電公司乃開發大容量高效率之火力,電力系統由「水火並重」進入「火力為主,水力為輔」時期。 在輸變電系統方面,完成全長330回線公里之345千伏(345kV)超高壓輸電線路,以提升輸電容量及穩定供電系統。
四、核能發電發展時期(民國64年至74年):能源多元化
民國63年及69年,為因應石油危機後之能源情勢,政府能源政策改採發電來源多元化政策。一方面推展核能發電,至74年先後完成三座核能發電廠,裝置容量達514.4萬瓩,同時繼續引進大容量高效率火力機組,電力系統因核能電廠加入而進入「能源多元化」時期。
五、促進電力供需平衡時期(民國75年至82年):需求面管理
民國75年至79年間,備用容量漸感不足,故本時期除適時興建大型火力、開發優良水力外,乃積極推行時間電價、可停電力、節約用電,並鼓勵汽電共生發電等,力求電力供需平衡,電力系統進入「需求面管理」時期。
六、開放發電業時期(民國83年至95年):開放民間經營發電業
民國80年代起,電業自由化逐漸蔚為全球風潮。由於國內用電迅速成長,電源開發因地狹人稠而日益艱難,政府乃順應世界潮流,開放民間興建電廠以加速電源開發,台灣發電市場進入「開放發電業」時期。
七、節能減碳時期(民國96年迄今):
自民國95年起,國際化石燃料價格大漲,嚴重衝擊電業的經營環境。我國自產能源缺乏,為確保電力事業永續發展,在供給面發展低碳電力,在需求面全力推動節約用電及提升用電效率。至此,我國電業市場進入「節能減碳」時期。
參、展望
因應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提供穩定、高品質的電力,本公司除積極配合政府相關政策推動各種電力建設外,並以更好的服務,朝「質」與「量」雙向提升發展,服務全國電力用戶。
一、未來電力需求成長
電力為國家經濟建設的基礎,配合台灣經濟的發展,未來台灣地區的用電需求,預測將由103年的2,042億度,提高至113年的2,265.2億度,年平均成長率為1.21%,平均每年約需增加22.32億度電,方能滿足未來經濟發展所需的電力。
二、開發多元電源
本公司希望成為高效率電力的提供者,配合未來電力需求的成長,加速電廠汰舊換新,引進高效率發電設備,加強電廠的營運管理並與國內民營發電業者成為夥伴關係。
三、加強供電品質
本公司期許為智慧型電網的建構者,除透過發電端效率提升外,亦將逐步改善輸配電效率,推動配電端饋線自動化及環路供電建置,並將配合電力科技持續創新,規劃建構智慧型電網,期能進一步提高供電可靠度,並提供用戶加值服務,讓用戶能更智慧使用電能,達到節能減碳目的。
四、推動節能減碳
本公司關心地球,面對低碳時代來臨,特訂定「節能減碳總計畫」,針對擴增低碳化能源、強化電源端技術研發、推動電力需求端管理、提升輸配電效率開發與交易碳權、等加以落實因應。此外,將持續推廣各項負載管理措施,包括時間電價、需量反應措施等,以提倡用戶有效用電。
五、落實顧客服務
本公司為讓用戶享有更高品質、更方便的電力服務,正藉由資訊科技提供客戶更多元化的服務,包括便捷的申請管道及繳費服務、提升客服中心服務品質、設置「1911」事故通報專線、研訂「服務品質標準」等,未來將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及品質,充分掌握顧客的期待,提供讓顧客驚喜的價值,以贏得顧客的心。
六、善盡社會責任
本公司以克盡「企業公民」的角色自我期許,深切瞭解企業發展要靠顧客的信賴及社會的支持,故在強化公司營運基礎,追求永續經營的同時,當善盡社會責任使社會變得更美好。將積極持續參與回饋社會公益及慈善活動。
公司基本資料 | |||||||||||||||||||||||||
統一編號 | 03795904 | ||||||||||||||||||||||||
公司狀況 | 核准設立 | ||||||||||||||||||||||||
公司名稱 |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
資本總額(元) | 400,000,000,000 | ||||||||||||||||||||||||
實收資本額(元) | 330,000,000,000 | ||||||||||||||||||||||||
代表人姓名 | 黃重球 | ||||||||||||||||||||||||
公司所在地 | 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3段242號 | ||||||||||||||||||||||||
登記機關 | 經濟部商業司 | ||||||||||||||||||||||||
核准設立日期 | 039年12月14日 | ||||||||||||||||||||||||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 104年07月21日 | ||||||||||||||||||||||||
所營事業資料 |
|
歡迎直接來電~0917-559-001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留言